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90年,是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强化建设学科、“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十三五”期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济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评级(山东省省属高校并列第一)。
本学科依托国家高分辩率对地观测系统山东数据应用中心、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凝练形成了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感知计算及网络系统、科学工程计算与应用3个特色方向,首次提出了柔性神经树模型及其并行算法;首次提出结合传感器、水泥与压电陶瓷的复合方案可有效解决混凝土质量的长期监测问题;在水泥建材仿真领域首次将机器学习用于水泥水化动力学反向建模,与美国和荷兰团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5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各2项,形成了一支以Elsevier高被引学者、省杰青获得者、省突出贡献专家、泰山学者等为带头人的学术队伍。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软件工程教指委委员、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省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省人工智能学会监事长、CCF济南、ACM济南/YOCSEF济南等分会主席等共兼职的带头人和骨干12人次,CCF专委和国基会议大会主席等学术兼职30余人次,学科影响力日益扩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现有专人教师70人。教授25人,其中22人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36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53%的教师具有海外经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有本科生专业和研究生专业。本科专业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云计算与大数据”、“智能技术余应用”四个培养方向,自2017年以来,本专业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班”,以培养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本专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赛事,近三年获得省级以上大赛奖励200余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级学科硕士点,包含可视计算与自然交互、智能计算与科学建模、网络计算与大数据分析和移动计算与嵌入式设计4各研究方向。目前有硕士生导师16名。
本学科拥有面积17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和研究室,建有“山东省计算机基础课实验示范中心”,“山东省国产数据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信息与控制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在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同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到实际中,在国家863计划“山东省国产数据库信息集成平台及其示范”的支持下开发完成的分布式柔性信息平台在省内外10多所高校和210多所中小学得到推广应用。与山东省电力集团、省环保局、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先后研制了发电机轴系预测与振动分析软件、水环境资源监测智能建模与优化软件包、基于系统辨识的钻孔机自动建模与优化设计软件等应用系统。该方向所取得的代表性的成果于2003、2004和2005年连续三次获山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为国家和山东省的高级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已有近百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在校研究生82人。
2019年6月